<listing id="lvpfp"><listing id="lvpfp"><meter id="lvpfp"></meter></listing></listing>

<span id="lvpfp"><nobr id="lvpfp"><progress id="lvpfp"></progress></nobr></span>

故事詞典 精品故事閱讀鑒賞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爭

戰爭故事

第一次中東戰爭

分類: 戰爭 故事詞典 編輯 : 故事大全 發布 : 04-01

閱讀 :119

第一次中東戰爭

―――巴勒斯坦戰爭(1948―1949)

1948年5月15日凌晨,為爭奪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史稱第一次中東戰爭。

巴勒斯坦問題的歷史背景和中東戰爭的起因

一、歷史上的巴勒斯坦

中東地區是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而提出的一個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個國家和地區,面積740萬平方公里,它銜接亞、非、歐三大洲,并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則位于中東的中心地帶,西瀕地中海,南鄰西奈半島,扼亞、非、歐三洲要沖,是聯結東西部阿拉伯國家的紐帶。長期以來,巴勒斯坦一直強鄰和大國爭奪的主要目標,在歷史上也出現過部族的遷徙和后來者征服先來者。

歷史上,巴勒斯坦最早的原始居民是迦南人。他們在公元前約4000年從阿拉伯半島東部沿阿拉伯海一帶到這里定居。公元前13世紀,克里特島和愛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人移居迦南,將該地稱為“巴勒斯坦”,意為“腓力斯人的土地”。這個名稱沿用至今。此外,巴勒斯坦早期還有阿穆爾人和亞蘭人等部落居民。

猶太人古時稱為希伯萊人,他們和迦南人、阿拉伯人、等都是西亞古代閃族的后裔,他們同其他古老民族一起曾共同生息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公元前1025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統一的希伯萊王國,以后分裂為兩個國家,北部稱以色列王國,南部稱猶太王國。公元前 722年,亞述亞帝國消滅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新崛起的巴比倫王國占領猶太王國,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把數萬名猶太人作為俘虜押回巴比倫,開始了猶太歷史上的“巴比倫之囚”時代。這是猶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從而結束了猶太人巴勒斯坦立國的歷史。

亞述人和巴比倫人之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希臘、羅馬、土耳其等外族輪番占領。

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征服西亞大片土地,并攻占耶路撒冷。亞歷山大的統治,打破了各民族和各國之間的隔絕狀態,各被征服國家的民族開始雜居交往。猶太人從此也逐漸疏散到南歐、北非、和中亞等地區,這可說是猶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猶太人的第三次大流散是在羅馬帝國期間。公元前二世紀初,羅馬帝國不斷強盛,并向東大力擴張,于公元前63 年先后侵占了耶路撒冷和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為反抗羅馬人的入侵,曾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史稱“猶太戰爭”。特別是公元115年的最后一次起義,曾給羅馬帝國以沉重的打擊,把羅馬駐軍趕出了巴勒斯坦南部,并占領耶路撒冷。但起義于公元135年失敗。經過三次大起義和三次大屠殺,猶太人死亡150多萬人,幸存者幾乎全部逃離和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從而結束了猶太民族主體在巴勒斯坦生存的歷史。直到20世紀初,猶太人在政治、經濟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沒有什么聯系了。

公元7世紀,出生在阿拉伯半島的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并統一了分散在阿拉伯半島上的各民族和部落,后又建立了統一的阿拉伯帝國。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帝國后,其居民、宗教、文化逐漸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300多年來,他們在這一地區勞動生息,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16世紀50年代,新興的奧斯曼帝國不斷向外擴張。巴勒斯坦從1518年起納入帝國版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巴勒斯坦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400多年。由于奧斯曼帝國鼓勵傳播伊斯教和阿拉伯文化,因此,這里的阿拉伯民族特征始終沒有改變。

可以說,公元一世紀以來,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為數很少,1880年只有兩萬多人,1918年也只有5、6萬人,僅占當地居民的8%。

二、猶太復國主義的興起

猶太人在公元一、二世紀起離開巴勒斯坦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慢長歲月中,他們的處境很悲慘。中世紀歐洲各國,基督教居于統治地位,而猶太教被視為異端邪說,它們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歧視、迫害甚至屠殺。從13世紀到15世紀,歐洲出現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猶運動”,特別是19世紀末發生在沙皇俄國的排猶運動,十分猖獗,它是猶太復國主義產生的催化劑,使猶太人從一般的復國愿望發展成具體的政治性運動。1881年3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殺后,沙俄為掩蓋階級矛盾,轉移視線,煽起屠殺猶太人的狂潮,被屠殺的猶太人不計其數。1842年5月,沙皇俄國還頒布法令,將猶太人趕出鄉村和居民區。這樣,猶太人開始了第一次向巴勒斯坦移民的浪潮,并建立了一些猶太復國主義的移民點,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初步興起。

猶太資產階級也乘機打出“猶太民族主義”的旗幟,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推波助瀾,從而把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的一般愿望發展成為系統的猶太復國主義理論和有組織的政治運動。其代表人物是匈牙利出生的猶太作家西奧多。赫茨爾。1896年,他寫了《猶太國:現代解決猶太人問題的一種嘗試》一書,宣稱猶太人問題既不是社會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一個民族問題,提出建立猶太人自治的國家,并建議設立“猶太社團”和“猶太公司”兩個機構,分別負責猶太國組織的籌備和經濟上的策劃工作。

赫茨爾建立猶太國的主張得到了歐美猶太人的大力支持。1897年,在赫茨爾的領導下,歐美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瑞士巴塞爾舉行了首次全世界猶太人大會,決定成立全世界統一的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赫茨爾當小選主席。這次大會在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上揭開了新的一葉,標志著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從分散的地區性運動進入世界性的有組織的政治運動。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得到了英美等國的支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為打敗德國,瓦解奧斯曼帝國,稱霸中東,以承認和支持奧斯曼帝國境內阿拉伯人在戰后建立一個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獨立國家為條件,取得了阿拉伯人的支持。但英國又背著阿拉伯人同法國簽定了處理戰后奧斯曼領土的《塞克斯――皮科爾協定》。協定除劃分兩國的勢力范圍之外,規定巴勒斯坦由“國際共管”。爾后,在1917年11月,英國發表了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貝福爾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

1917年11月6日,英國軍隊入侵巴勒斯坦,1918年9月占領全境。1920年國際聯盟給予英國以管轄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權”。1921年,英國政府以執行《貝福爾宣言》為由,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西部仍為巴勒斯坦,由英國委任總督直接統治。

下一篇:西漢七國之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抗日小英雄楊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动漫高h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