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先前非常倨傲,而后來卻又萬分恭敬,在漢語中有一個成語叫“前倨后恭”或“前倨后卑”。下面是這個成語故事的來由。
公元前五世紀中國戰國時期,并存著許多國家,其中主要的有秦、燕、趙、齊、楚、韓、魏7個,稱為“戰國七雄”。位于今中國西北陜西一帶的秦國,由于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實行一系列的改革,國勢最強,時不時侵略其他6國。6國的統治集團內部,于是出現了親秦、反秦兩派:親秦派主張6國同秦國和好相連,盡量不招惹秦國,不給秦國發動戰爭的借口叫做“連橫”;反秦派則主張6國由南到北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叫做“合縱”。
當時有許多謀士,在各個國家推行自己的主張,一旦這些主張被采納,謀士們就一日成名,身價百倍。蘇秦就是這樣的一個謀士。
蘇秦先到秦國,游說秦王,竭力宣傳“連橫”的主張,鼓勵秦國先穩住其他6國,然后一步一步去逐個吞并。秦王拒絕采納蘇秦的主張,表面上的理由是秦國對別的國家并沒有野心,因此對“連橫”沒有興趣。實際上是秦國還有做好統一中國的充分準備。蘇秦沒有辦法,眼看旅費已經用完,衣服也都破舊了,只得垂頭喪氣,回到洛陽的老家。
家里的人,見蘇秦這樣狼狽地回來,父母懶得同他講話,妻子只顧織布,看也不看他一眼,他要求嫂子給他弄點吃的,嫂子不但不給,還數落了他一頓。蘇秦很難過,于是立志苦讀,一定要爭口氣。他日夜用功,研究兵法。有時晚上看書很晚了,也不肯睡覺。他準備了一把錐子,瞌睡時,就猛刺大腿,驚醒后繼續讀下去。由此產生了“引錐刺股”這個成語。
蘇秦反復研究了各國的形勢,認為說服6國采納“合縱”的策略以應會秦國是可行的。他先說服了燕國、趙國,然后又逐步使燕、趙、齊、楚、韓、魏6國結成以楚國為首的同盟,聯合對付秦國。蘇秦兼任6國的軍隊總參謀。秦國得知這一形勢后,再也不敢隨便侵略六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了。這種狀況相持了約十五年之久,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
蘇秦既是6國的軍隊總參謀,所以在6個國家間來往就很有地位了。有一次,他因公路過老家洛陽,當地的官員早就命人預先清掃街道,列隊歡迎。蘇秦的父母,拄著拐杖,也早早在大路口等候。回到家里,妻子躲在旁邊,不敢正眼看他。蘇秦的嫂子更是畢恭畢敬,連連行禮貌。蘇秦笑道:“嫂子,你的態度怎么變化這么大呀。以前瞧不起我,現在卻這樣謙卑。”蘇秦的嫂子一邊哆嗦,一邊答道:“如今叔叔做了大官,發了大財,我哪敢象從前一樣。”蘇秦不禁感嘆道:“人貧窮了連自己的父母都不以為然,富貴了連親戚都害怕你,難怪人們看重權勢利祿了!”。
現在這句成語用來指以人取貌或特別勢利的人,對人接物的態度前后不一。
小編為大家帶來哲理故事:前倨后恭
《國史補》記:裴佶小時去看姑姑,姑父在朝里當大官,剛好退朝回家,對他姑姑說:“崔昭這小子算個什么人,滿朝文武都說他好,這小子肯定是把官都買通了,照這樣都行賄受賄,天下能不亂么?”話還沒說完,門房來通報說,泰州刺史崔昭在門外求見。
姑父余怒未息,但想來想去,仍勉強穿上官服見崔刺史去了。
一會兒,姑父急催泡茶,又一會兒就讓人擺酒招待,再一會兒又安排人喂崔刺史的馬,招待崔刺史隨從吃飯。
姑姑感嘆說:“剛才你看他對客人多么傲慢無禮,后來你看他對客人多么謙卑啊!”
等到姑父送客回來時,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急忙支使侄兒去書房休息。
侄兒還沒走下臺階,姑父已從懷中拿出禮單在姑姑面前炫耀,禮單上寫著“贈官絹千匹”。
怪不得他姑姑剛才感慨“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原來姑父是“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他也和其他官員一樣,要替這位行賄者說好話了。
“前倨后恭”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時下某些貪官,就是臺上反腐慷慨激昂,臺下受賄貪贓枉法??梢娛苜V者大都是兩副面孔也。
“世路不平錢作馬”,這個崔刺史,真堪稱心理學家,他把某些官員的心理早就看透了!
為大家帶來:前倨后恭
出處《晉書·王助傳》殉(xun)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說議皆淘所草。釋義用來贊譽寫作才能極高,并用來稱頌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東晉的文士王玖從小才思敏捷,膽量很大,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二十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有一次,桓溫為了試王殉的膽量,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故意騎一匹馬,從后堂直沖大廳。幕僚們都嚇得驚慌失指,四處躲避,唯有王殉鎮定自若,端坐不動?;笢馗袊@他說:“面對奔馬而能穩坐的,將來一定是個黑頭公的人!”桓溫為了試王殉的才學,趁幕僚們在議事的時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準備發言的文稿。王殉發言時,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桓溫拿出他的文稿對照,發現他說的內容與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沒有一句相同,不由對他十分欽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將一支像椽(chuan)子那樣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后,他對家里人說:“我夢見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樣的大筆,看來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預言馬上成為事實。就在這天上午,晉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筆出眾,朝廷要發出的哀策、訃告和孝武帝的溢議等,全交給他起草。這種殊榮是歷史上少見的。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