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高分貝的震動,勾起了我回憶的思緒.
我出出生在一個城市家庭,從小很少見到我的親生父母,(因為那時候他們很忙),當時的爺爺奶奶就是我的父母,他們把所有的愛都放在我的身上,我的童年是我至今為止最輝煌和最快樂的時光,我永遠都忘不了爺爺用竹鞭抽打完我幼嫩的小屁股后又帶著我去街上買玩具.還有睡在奶奶溫暖的懷里我是多么的幸福,這樣的幸福能用一輩子忘得掉嗎?就算我會老去或將死去,我也會帶著這群回憶離開.沒什么能抹掉我童年的記憶.
快讀書的前一段時間,又隨著爺爺奶奶退休來到了農村的家,這時我便成了一個農村少爺,在爺爺奶奶的倍至呵護下我顯得那么天真,對身邊的一切都是那么有趣,學習里的我每每透露出一種天生的幼稚,想想那個時候會有幾個笑得像我一樣甜的孩子,又會有幾個家長去關心自己的孩子.當我看到在些的時候我已經開始讀書了.
母親是個特別嚴厲的人,只要我有稍微的不聽話或哪次回家晚了或哪個生詞沒默出來,她頓時就會變成一只張牙舞爪的老虎,所以我從小就很害怕見到母親,當她打我的時候好象沒有一絲的情,爺爺奶奶也只會叫母親別打了,事后才會抱著我哄我.
父親不像母親,從小就給了我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后來才明白我也可以用慈父來形容我的父親,父親工作很忙,兩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每周六我都會把目光準時停在最容易發現父親的地方,因為每次他都會帶很多各種各樣的好玩的東西,小孩子的天性莫過于玩具比別的小孩子多,所以我特別希望父親帶回的袋子越大越好,那樣我會很開心,記得有一次父親教我爬樹,父親的身手特別的棒,我站在下面都開心得一蹦一跳的,后來他叫我也爬上去,雖然說那時我很勇敢,但還是費盡九牛二虎才勉強爬到父親的身邊,正在我得意的時候我看到母親來了還拿著竹篙,我明白這下得下去了,就算父親在場也消除不了我怕母的心理,在母親的眼中只有棍棒下出人才這個硬道理,她從來都不會去考慮那會對兒子的將來產生多大的影響,除了生病的時候能感覺到關心之外,別的時候基本只會覺得我是個孤獨的孩子,一個多余的兒子,我曾懷疑我是不是她的兒子.
我快樂的時光就這樣漸漸的消失了,還以為有爺爺奶奶就足夠了,后來爺爺的去世讓快樂遠遠的離開了我,我內心的一道小燈光終于無情的消失.麻木的我面對蒼白的遺體沒有一滴眼淚,曾做過許多猜想,一直以為我是因為人大所以就沒那么容易傷心,后來發現我錯了,是因為我將失去一個最痛愛我的人,之后我心如刀割,我已經開始怨天爺太殘忍,習以為常的想爺爺對我的好淚水情不自禁的流出來.那年我才17歲.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也需要別人的關心和愛護,這些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嗎?為什么父親會變得如此之快?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呆在家里簡直比監獄還難受(雖然我沒去過).那一次對母親的真心告白是我至今為止做得最沒頭腦的事,在他們眼中我的缺點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也從未想過他們培養出來的兒子也會有一點點優點,我曾嘗試過把我的優點表現在他們面前,可后來還是被他們全盤否決,真的很無情,如今內心深處仍殘留著這段血腥般的打擊.別人的家長都是以自己的兒女為傲,而我的家庭卻恰好相反,我真的很不甘心,為什么別人可以擁有一個溫馨的家,而我要的卻比登天還難.以前我還愛抱怨可如今內心已經麻木不知道那種痛楚,也可能是我傷得太深再深一點也只是杯水車薪想使我崩潰也無濟于事.小的時候還以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感到自豪,現在要我唱我都會感到臉紅.時間確實是能證明一個改變程度最好的見證,從此我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很平常的喜歡用沉默是金來安慰自己.我行我素直至遇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才體會到其中的含義,之后便有一絲快樂源于自己的歌聲,灑脫,雖然我不是個虛偽的人,但要做個真正的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多次捫心自問,在這世界上我真的就沒有屬于自己的那片天?難道我就真是個多余的孩子?想到這些情緒十分低落.
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一個人花費十幾元跑到滑冰場溜溜冰蹦蹦的,然后一個人獨步于大街小巷,看著路旁的霓虹燈和閃爍的指示牌心情會回升一些,偶爾也回燃起一支煙,哼著自己喜歡的歌曲,面對著星星閃爍的天空,深吸一口城市的空氣,也喜歡在陰沉的天空下讓小雨滴在布滿委屈的臉蛋上,讓雨把滿臉的委屈洗劫一空,雖然這種安慰只是一時的,但是我還是會把它們毫無保留印于我的腦海,不開心的時候搜索著這些只屬于我的快樂,嘴角邊也會有一絲顫動的微笑,別人都不知道或者很難看出其實我是個很容易流眼淚的男生,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指間的時間過得很快,安靜的時間永遠只屬于我一個人!
年一開始母親就因為父親喝醉了酒而大發牢騷,他們從初一就吵過沒停,根本就沒有體會過我們做兒女的感受,這樣的家庭我寧愿不要,可我還得在他們籬下[欣賞雨季愛情故事網]生活幾年啊.
心血來潮的那一刻也注定它不是長久的,用指間的筆記錄下我的心情的時候,我都希望這一刻能在我身上都停留一會,哪怕就一分鐘,可能就因為那一秒,我都會讓潮水再次來到我的身邊,在我記憶的深淵好象有個叫韋特的人,他寫的家書為許多家長所閱讀,雖然我沒有看過那封家書,但我為那些看過此書的長輩的兒女感到十分的高興,因為他們會去了解兒女,去關心他們的兒女.
學校是一個讀書響徹全校的世外桃源,而我卻在想著怎么才能盡快走出去,人的邏輯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現在家庭卻是我要探討的最大問題?。?!
如果有人要安慰我的話,那就免了,相信你也應該聽過一句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