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之一
吳剛的故事最早見于《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為候;鼓,延始為鐘,為樂風。”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吳權就是吳剛。吳權的“權”,有“平”的意思?!抖Y記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義以權之?!睓啵从枮槠?。吳剛又名“吳質”。李賀有詩“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吳質就是吳剛,寒兔就是月宮玉兔?!段褰浲x》中有言:“月中有兔和蟾蜍”?!对娊洝芬嘌裕骸百|,成也;成,平也?!薄妒琛罚骸叭滞x,故以質為成,以成為平。”因此吳質、吳權是一人,也就是吳剛。
但故事并不完整,沒有涉及伐桂一事。但在民間流傳過程中被增補完善,形成了完整的故事結構。這就是現今流傳最廣的“吳剛伐桂”的版本之一。故事說:
吳剛又叫吳權,是西河人。炎帝之孫伯陵,趁吳剛離家三年學仙道,和吳剛的妻子私通,還生下了三個孩子,吳剛一怒之下找到伯陵對他施以惡毒的報復,使伯陵“雉經”(頭顱倒懸,因拖地而行碎裂),死狀極慘。
炎帝得知之后大怒,將吳剛置于月宮中,命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若桂樹伐倒不再復蘇,吳剛始得返回人間。桂樹因長于月宮之中而稱月桂,高達五百丈,即伐即合。炎帝將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殺孫之仇的報復。
但事實究竟這樣,已無從考證,我們姑妄聽之罷了。傳說之二
“吳剛伐桂”的完整記載,最早見于唐代段成式編撰的《酉陽雜俎卷一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p>
即說:古時候有人講月亮上面有桂樹,也有蟾蜍。因此有一本奇特的書上說,月亮上面的桂樹非常高,樹下有一個人每天都在砍樹,可是樹被砍開的地方隨即愈合如初。這個人叫吳剛,是西河那里的人,在學仙道的時候犯了過錯,于是罰他砍伐桂樹。
但故事中未說明吳剛在學仙道過程中犯了何種過錯,只是模糊提過。后來有學者考證,將其與《山海經》中的記載結合起來,形成了完整的故事鏈條。大意是說吳權(剛)學仙離家三年,伯陵(林)為所欲為,登堂入室。吳權歸來,發現無家可歸,聲名盡喪,于是對伯陵進行殘忍報復,除卻奪妻之恨,其中更有家國對立之仇,伯陵被迫雉經,惹怒其祖太陽神炎帝,流配吳權前往月中伐月桂以為懲罰。吳權獨殺伯陵,而未殺阿女緣婦,或因其乃被迫失節心甚悲痛之故,緣婦見夫遭流配,其心內疚,于是遣二子前往以為陪伴,解月宮孤寂之苦。傳說之三
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常掛著與嫦娥相會,而疏于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樹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亮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亮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后,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生到樹上去了。從此,每當吳剛快要砍光大樹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亮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誰拾獲這片月亮樹的葉子,誰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銀珠寶。
此說僅在民間流傳,文獻記載中罕有佐證。傳說之四
吳剛伐桂釀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
吳剛每天伐樹不止,千萬年過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吳剛知道人間還沒有桂樹,他就把桂樹的種子傳到人間。
古時候在杭州的兩項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中年男子,看樣子是個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還有點氣息,就慈心大發,也不管別了怎么議論她,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熱湯,又喂了半杯酒。
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幾天吧。
仙酒娘子為難了,因為常言道,寡婦門前事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里,別人會說閑話的??墒窃傧胂?,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于點頭答應,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關于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
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后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
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到一位白發老人,挑著一擔干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目,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目哪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
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采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
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來這癱漢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要桂子。
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風光。
對那些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使他們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
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當年,吳剛的妻子緣婦由于內心負疚,便叫三個兒子,一個叫鼓、一個叫延、一個叫殳斨,飛往月亮,陪伴他們名義上的爸爸,度過那漫長無盡的清冷歲月。吳剛的三個兒子叫鼓的變成了蟾蜍,叫延的變成了小兔,叫殳斨的變了叫“不詳”天癸。從此殳斨開始制作箭靶,鼓、延開始制造鐘、磬,制定作樂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廣寒宮時常仙樂飄飄。
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宮的時候把這些游樂曲記錄下來,回到人間,創作了《霓裳曲》。傳說唐明皇漫游月宮的時候,吳剛還接見了他呢!只不過當時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頭已經生滿了黑銹,破舊的衣袖也因為沒有人縫補而破爛不堪罷了。
這便是中華遠古五帝時代吳剛第一位做成了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的事!
毛主席詩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就源于這一典故。
下一篇:一個奇上加奇的真實故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聲嘆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