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lvpfp"><listing id="lvpfp"><meter id="lvpfp"></meter></listing></listing>

<span id="lvpfp"><nobr id="lvpfp"><progress id="lvpfp"></progress></nobr></span>

故事詞典 精品故事閱讀鑒賞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

歷史故事

程朱理學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軼事典故

分類: 歷史 故事詞典 編輯 : 故事大全 發布 : 03-30

閱讀 :678

朱熹有“朱子”一稱,為孔廟十二哲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不是孔子的親傳弟子而配享孔廟之人。朱熹在儒家歷史上的地位很高,他將北宋開始出現的理學思想發揚光大,并且進行了新的闡釋,形成了新的哲學思想。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后世,朱熹這個人的名聲都十分響亮,后世許多人將朱熹的新思想稱為“新儒學”,甚至許多人還將朱熹的思想奉為正統。

這樣一個成就極高,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間傳說中留下的故事不少。普通老百姓們并沒有正經的讀過書,所以 并不知道朱熹的思想學說,他們對于朱熹這個人的認識,全都是從這些流傳下來的故事中了解的。

《宋史》本傳說:“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問曰:‘天上何物’?”朱熹幼時聰慧,對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同時因為他又有很強的求知欲,所以經常會問出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

他的父親自朱熹明事理開始,就對朱熹進行嚴格的教導,對于朱熹的教育十分的看重。朱熹有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詢問自己的父親。有一次,朱熹的父親指著天說:“這就是天。”朱熹立馬反問:“天上有什么東西?”

除此之外,朱熹在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時候,也經常在地上用手指比劃。有一次他就直接問自己的父親,“地又是什么?”問天問地,追問到底,但是“天地”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所以他的父親經常被朱熹問住,不知該如何回答。

四歲時,其父朱松指日示曰:“此日也。”朱熹問:“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說:“附于天?”朱熹又追問道:“天何所附?”一席話問的朱松驚訝不已。

朱熹到同安縣赴任的時候,路過夾漈草堂,于是下馬前去拜訪鄭樵。鄭樵有禮的將朱熹迎了進門,然后斷出一碟姜和一碟鹽招待。朱熹的書童見了當時就不高興了,但主人說話他就沒有插嘴。

朱熹將自己前陣子寫好的手稿拿出來,遞給鄭樵,并請求鄭樵給予指正。鄭樵恭敬的接過手稿,將其放在桌上,然后點燃了一支香。香煙裊裊,屋內頓時一陣芬芳。

恰巧這個時候,窗外吹進來一陣風,將桌上的手稿吹的一頁頁的翻了篇。鄭樵這個時候卻像是春風醉人一樣,站在原地動也不動。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將手稿還給了朱熹。鄭樵與朱熹徹夜交談,一共談了三天三夜,朱熹收獲良多。臨走之前,為了表示感謝,專門寫了一副對聯“云礽會梧竹,山斗盛文章”,贈給了鄭樵。

朱熹和書童出了門,書童就 不滿的對朱熹說:“那老頭子看上去也不是什么賢人呢,對待相公也頗無禮了些。不說拿出好酒好菜,但也不能只拿一碟姜和一碟鹽對付呀!”

朱熹笑著說:“鹽從海來,姜長于山中,有山有海,是盡了大禮了!”

書童又接著說:“可是相公這么鄭重的請求他,他卻連手稿都不看一下。”

朱熹解釋道:“風吹動手稿的時候,他就已經在看了,并且看完了。再說他特意點燃香,已經是對我的大尊重了!并且之后他給我提了不少的好意見,讓我收獲良多。”

書童仍然有些不滿,說:“可是您大老遠來看他,客人出門他卻不來送一送。”

朱熹笑著說:“他送到草堂門口,就已盡禮了。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做學問的人,每分鐘時間都很寶貴啊。”

正說著,草叢里飛出了一只五彩雄雞,主仆兩人不禁轉頭看去。正看見鄭樵還站在門前,手里還拿著一本書。朱熹轉頭對書童說:“你看,他還在門口站著,送客不忘讀書,真是個賢人啊。”

雖然不知道這些故事的真和假,但是光從民間流傳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朱熹本人在民間的影響很大,聲名也不錯。這些故事,全都展現了朱熹不同的優點和賢德。

下一篇:陳賡為何是周恩來的救命恩人,長征中他抬總理出草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重情重義的唐代宗李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动漫高h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