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元帥曾對兒女們說:“依靠自身努力,做有用之人,行大義之事才是根本。不要求你們成名成家,也不要想去做什么大官,但必須擁有一技之長,這樣,于己于國家都有利。”
兒子賀鵬飛出生時,賀龍已經五十歲,但他從不嬌慣兒了。上初中的賀鵬飛踢足球時,腿部骨折。照理說,父母心疼都來不及。可是,一個星期后,賀龍就讓打著石膏的兒子去學校。賀龍自然不允許兒子坐自己的專車,就在街上包了一輛人力三輪車,每天負責接送賀鵬飛上下學。賀鵬飛拄著拐杖坐在三輪車上,全然沒有因為是元帥的兒子覺得不自在。當時,有老戰友覺得賀龍不近人情,他卻說:“兒子本來就是普通一員,再說,正好借機讓他受到磨煉,將來也好獨當一面,把未來的路走得更好。”賀鵬飛第一次報考清華大學失利,眼巴巴地等著父親出面幫忙。賀龍告訴兒子:“要想實現人生理想,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努力,再沒有第二個途徑。”明白了父親意思的賀鵬飛,在清華附中復讀一年后,終于如愿以償。
賀龍教育子女,日常的基本禮儀和艱苦奮斗的傳統堅決不能丟。吃飯時,嘴巴不能發出聲響,飯沒咽下去之前不準說話。孩子們如果不慎掉下飯粒,他會撿起來吃掉,并對大家說:“一粒糧食一粒汗,要懂得去珍惜。”賀鵬飛少年時的著裝,幾乎全由父親的舊軍裝改成。
有一年在重慶,恰逢賀龍父親的忌日,他把子女們召集起來,逐一對著擱置在窗臺上的父親照片磕頭跪拜。他說:“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對長輩的追思和悼念,盡管離去的老人不可能知道在祭奠他,但后人卻不能失去感恩之心。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大家才會有今天。”賀龍元帥倡導的孝道,被兒女們很好地繼承下來。到了賀鵬飛這一輩,形成一種習慣,姊妹中每天必須有一個人在家陪著老母親吃飯。
女兒賀曉明年少時,總是給人腰伸不直的感覺。賀龍多次提醒后無果,就訓導女兒說:“做人,坐得有個坐相,站得有個站相,這不只是雅不雅觀,而是個精氣神的問題。小小年紀就彎腰駝背的,那怎么行?”他責令女兒每天必須靠墻站立一個小時進行自我矯正。 如今,歲的賀曉明,身板依然挺拔,無疑是父親的功勞。
賀龍元帥雖然嚴厲,但無時不表現出厚重的父愛,給后輩們帶來了歡樂和美好的回憶。一次,他用小尺子責打年幼的賀曉明不成,不料被女兒重重地咬了一口,因而落下“笑柄”,在戰爭年代沒有擦破一點皮,和平時期,反而被女兒咬傷了手臂。對兒女的愛,賀龍往往用爽朗的大笑來表達,而且時常邊笑邊豎起大拇指,以示贊揚。孩子們考了好成績,他笑;孩子們射擊水平得到提高,他笑;在運動會上拿到名次,或者在游泳時超過了他,他也會笑。還盡可能抽時間陪伴孩子,領著一家人去觀賞《天鵝湖》,兒女們看不懂,他會事先詳細地介紹劇情,甚至兒子組織一幫同學踢球,只要他有時間,一定會到場吶喊助威。
下一篇:狄仁杰當縣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篇傳奇故事:鐵血男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